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: > 城管之窗 > 新闻发布

        聚焦城市“微”治理 绣出市民“大”幸福 ——市城管局推动“三微”工作解决人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

        发布时间:2021-07-12  来源:  作者:  字号【

        近年来,足球365是什么意思_beat365官方_bat365手机版官网城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、湖南省住建厅和足球365是什么意思_beat365官方_bat365手机版官网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以城市“微空间”为主要载体,大力推动微服务、微亮化、微公园“三微”工作,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,进一步提高城市颜值和品质,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

        一、推出“微服务”,全天不打烊

        全面开展网格化管理“微服务”活动,推行“线上+线下”与“立即办+帮着办”相结合的服务模式,为市民提供全天候、不打烊的综合政务服务。

        (一)打造“微窗口”。坚持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,设立“株洲城管”公众服务平台、“12319”城管热线和“城管无小事,有事多商量”微信群,对群众反映的城管部门有权处置的各类问题,全天候受理、全流程处置、全过程监管,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“便民服务窗口”。今年以来,已线上处理市民微信举报问题7703件,结案率98.12%,“12319”城管热线案卷53件,结案率96.23%,做到市民诉求“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回音”。

        (二)加速“微循环”。建立与市纪委“幸福株洲监督服务群”、市长热线联动机制,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多部门的综合性问题,不推诿、不拖延,第一时间上报,并实时跟踪进度,帮助解决,形成了“综合受理、及时上报、跟踪反馈”的闭环管理机制,做到“城管问题立即办、其它问题帮着办”,数字城管成为人民群众身边不可或缺的服务平台。

        (三)强化“微服务”。开展城市管理工作“金点子”征集活动,提高市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。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协管员“走街串巷”巡查等特点,直接上门了解群众困难、关注群众期盼、回应群众诉求,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,以举手之劳、主动服务,树立起城管队伍的良好形象,传递了城市“温度”,让口碑传遍街巷。开展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街和示范门店活动,细化考核评价标准,推行街长和社会街长“双街长制”,设立公示牌,带动城市管理水平全域提升,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、常态化、长效化。目前,城市各区共申报10条街区,已有5条街区成功创建。

        二、实施“微亮化”,照靓回家路

        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开展“微亮化”工作,推动城市照明重心由大转微、由远转近、由宏观转细节,实现城市灯光去中心化,打造了“点亮回家最后100米、构建家门口微夜景”的惠民工程。

        (一)关注“微距离”。减少大型集中式夜景灯光布局,防止“光污染”,聚焦城市暗区、照明死角和盲点,运用简约、朴素的灯光手法,对老旧小区、小街小巷、小游园进行照明提质,打造载体小、布局碎、范围广的“微亮化”工程,均衡城市照明发展,解决城市照明细节问题,有力改善提质居民夜间活动环境。

        (二)力求“微成本”。坚持因地制宜,杜绝大修大建,打造差异化、特色化“微夜景”,2020年共投资213万元对沈家湾、罗家冲等9个小游园进行景观照明提质,投资263万元对七斗冲、桠枝塘等57条小街小巷进行功能照明提质,惠及了4.4万住户、26.5万人,且平均每个小游园投入不到30万元、每条街巷5万元,相对成本较低。同时,所用灯具上还安装了感应、单灯控制设备,降低了运维成本,真正做到了“花小钱、办大事”。

        (三)探索“微创新”。创新“灯光+文化”模式,按照“一游园一主题”的原则,结合小游园的文化特色打造主题灯光,比如清水塘广场展现的“蝶变”主题、奥林匹克公园展现的“最炫运动风”主题等,还在各小游园融入了党建、垃圾分类等宣传元素。创新“灯光+便民”模式,定制“微亮化”发光座椅、发光晾衣架,设置电扇灯、户外安全用电插座,在实现灯光照明的基础上为市民夜间休闲游玩提供便利。创新“微亮化管家”模式,着力解决管理维护不到位问题,理顺建设、城管、物业、社区多方责任,由管理方、维护方、社区方共同参与维护管理,实现标准化、长效化、精细化管理,既解决了城市照明“不亮”到“亮”的问题,更解决了从“亮”到“漂亮”的问题,营造出让市民更具幸福感、获得感的城市夜间光环境。2021年,进一步优化提质,扩大选点范围,延伸功能并丰富内涵,以更高标准、更高质量完成奥林匹克公园等11个小游园景观照明提质和清水路等44条小街小巷功能照明提质,目前已完成51个项目建设。

        三、建设“微公园”,转角遇见美

        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引领,以“出门是公园、入眼皆美景”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”为目标,着力打造精致实用的“微公园”。

        (一)用好“微空间”。因地制宜、科学规划,利用城市边角地、废弃地、闲置地等城市零星开放空间,精心营造特色休憩空间,建设贴近老百姓“小而精”的每日休闲、锻炼“打卡地”。比如,利用城市异地绿化和城区树木移植,建设谭家塘小游园,把城市闲置地打造成了服务覆盖3000户的景观林“微公园”。2015年以来,累计完成新改建“微公园”110余个,总投资近7000万元,建设面积约55万平方米,服务覆盖全市50%以上社区、居民约65万人,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.6平方米,构建了“小珠串大珠”的城市公园绿地新格局。

        (二)实施“微更新”。坚持按需定位、灵活多样,注重小微公共空间绿化改造,不断推进绿化向园艺化转变,用精巧的园艺提升城市颜值,打造了一批小、多、匀、精的精品公园。比如,将白石园与河道绿化美化相结合,打造了“隐于城市中心的绿色天地”;将长江南路街边小游园与街头绿地、文体休闲结合起来,融休憩、健身功能于一体,打造“10分钟美好生活圈”。

        (三)集聚“微力量”。加强建设计划统筹,以市财政投入为主导,带动社会力量投入微公园建设。如,2021年微公园建设被纳入“民生100”重点工程,市财政通过投入1175万元,将带动其他投资9342.5万元,在全市新建50个微公园。截至6月底,已完成建设投资6076万元,占全年微公园建设投资计划的57.8%。目前,36个项目已完工;5个项目正在施工;9个项目正在加紧完成前期工作。同时,按照属地管理、多元共治的原则,注重发挥群众主动性,组织街道、社区和市民协商选址,发动辖区政府、企事业单位、平台公司等多元投资主体共同参与建设。开展以“株小薇·美丽株洲我的家”为主题的“微公园”网络征名系列活动,共计收到4500余个微公园命名作品,2万余人次参与了101座微公园征名评选投票,42位本土书法名家为新命名的微公园题名。全面实行“微公园”挂牌养护,举行了微公园揭牌仪式,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。

          株洲城管锚定“全国有重要影响、全省一流”的工作目标,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群众受益,精准施策、精细管理,系统集成、协同推进”的工作理念,切实办好“三微实事”,充分展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思路、新方法,提升了城市品质品牌,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不断增强。